- 作者:買日孜亞
- 編輯:彭菲
- 審簽:王超
- 發布時間:2025-07-11
為進一步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預科學子在紅色研學中厚植家國情懷、凝聚奮進力量,2025年6月18日至19日,預科教育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分隊奔赴成都、都江堰兩地,開展了一場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研學活動。隊員們先后走訪了長征書院、四川大學江姐紀念館、都江堰市抗震救災·恢復重建陳列館以及都江堰烈士陵園,在紅色歷史的長河中探尋民族團結的密碼,汲取不斷前行的動力。
踏入長征書院,“民族團結助長征”展區宛如一部生動的史書,吸引著隊員們的目光。講解員聲情并茂地介紹道,在紅軍長征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里,各族群眾紛紛伸出援手,送糧送藥、掩護傷員,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團結的力量。“彝海結盟”的佳話,見證了紅軍與彝族同胞的深厚情誼;“藏區建政”的舉措,彰顯了各民族共同參與國家建設的決心。這些故事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長征的漫漫征途。隊員們駐足聆聽,眼神中滿是敬佩與感動。一位同學感慨道:“正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讓革命的火種得以延續,最終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民族團結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法寶。”
步入莊嚴肅穆的四川大學江姐紀念館,江竹筠烈士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隊員們眼前徐徐展開。館內,江竹筠烈士的手稿、獄中衣物等實物靜靜陳列,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配合精心布置的場景復原與珍貴的影像資料,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親眼目睹了她與戰友們在獄中堅貞不屈的斗爭歷程。講解員深情講述著“江姐”面對敵人的酷刑,始終堅守信仰、寧死不屈的英勇事跡。當聽到“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這句震撼人心的吶喊時,隊員們的眼眶濕潤了,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敬意。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江姐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毫不退縮,勇往直前。
走進都江堰市抗震救災·恢復重建陳列館,一幅幅抗震救災的影像資料、一件件救援工具與重建后的城市模型形成鮮明對比,生動展現了在災難面前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從抗震救災時的生死時速,無數救援人員爭分奪秒、舍生忘死,到災后重建的奇跡,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隊員們認真觀看每一件展品,仔細聆聽每一個故事,深刻感受到了在危難時刻,中華民族共同體所迸發出的強大力量。一位隊員激動地說:“這場災難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團結。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心手相牽、眾志成城,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挑戰。”
最后,社會實踐小分隊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都江堰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為民族獨立、抗震救災犧牲的各族英烈,他們來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崗位,但都為了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在剿匪戰斗中英勇犧牲的漢族戰士,有支援建設時不幸殉職的藏族干部,還有抗震救災中挺身而出的回族志愿者。隊員們輕輕擦拭著墓碑上的灰塵,向英烈們敬獻鮮花,并集體默哀致敬。在默哀的過程中,大家思緒萬千,深刻感悟到正是各族英烈的共同奉獻和無私犧牲,才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筑牢了民族復興的堅實基石。一位隊員堅定地說:“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他們的精神,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