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上午,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傳播與社會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胡翼青教授應邀做客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歷史、現狀及其社會后果》為題作專題學術分享。本次講座由我院馬小龍副教授主持,學院部分教師與全體研究生共百余人參與交流。

胡翼青教授以技術哲學視角切入,系統闡釋了人類技術發展的三階段躍遷——從工具時代到機器時代,最終邁向智能時代的深層技術邏輯。他特別指出,技術作為人類生存發展的介質,已滲透到社會肌理的每個維度,甚至人際傳播本身亦成為技術化的實踐過程。通過身份證編碼解碼的生動類比,胡翼青教授揭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語言生成機制。他強調,大模型通過"數據喂養-算法迭代-預測優化"的閉環路徑實現智能進化,其本質是概率統計與深度學習的協同演化。
本次講座為學院師生提供了理解生成式AI的技術哲學框架,打破了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單純作為技術工具的傳統認知,從媒介本體論的視角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所引發社會后果的深刻哲學批判與哲學反思?,F場師生圍繞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及其影響與胡翼青教授熱烈互動,既有學術對話又形成了思想碰撞。本次講座是學院“智能時代的傳播重構與反思系列”講座的首場,從技術哲學的視角深化了理解生成式AI的認知維度,并為后續系列講座探索技術與人的關系開啟了更具思辨張力的討論空間。
本系列講座同時被納入西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蘭山論壇”系列講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