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新聞教育實踐性,提升學生對大型新聞報道的專業理解和實操能力。 3月6日,新聞傳播學院侯迪老師帶領3名學生赴京學習主流媒體報道兩會的運作方式。
期間,師生團隊實地探訪了經濟觀察報、中國新聞社、經濟日報、新京報、中央廣播電臺云聽等多家北京知名媒體,并與人民網參與兩會報道的記者進行線上交流。通過此次與專業媒體人的面對面溝通,同學們得以將課堂理論與媒體實踐相結合,深刻體會了兩會報道的專業性、規范性和嚴肅性,為新聞學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實踐課。

(實踐團隊與中新社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王晨波合影)

(實踐團隊與經濟日報中國企業家雜志副總編輯何伊凡合影)

(實踐團隊與云聽總編輯張顯峰合影)

(實踐團隊與新京報直播團隊合影)
談及兩會前的媒體準備工作,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郭宏超表示,在兩會開始前半月左右,各大媒體就會進入兩會報道的準備流程中。郭總編強調:“與其他選題不同的是,在報道兩會等重大新聞事件時,媒體并不要求創新與標新立異,而是要保持報道的嚴肅性與準確性。”


(經濟日報副總編輯郭宏超等人與實踐團隊交流)
談到兩會跟會記者的報道工作,人民網兩會報道記者栗翹楚介紹到,在會場中對跟會記者而言,采訪兩會代表委員和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是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在采訪代表委員的過程中,如何在人群中找到關鍵代表委員并提出高質量問題,這都要求跟會記者既要具備極高的新聞專業素養能力又要在會下做充分的準備工作。


(實踐團隊與人民網兩會報道記者栗翹楚線上連麥)
中國新聞社負責人著重向調研團隊介紹了中新社的立社之基以及中新社在傳播過程中踐行的“官話民說、中話西說、長話短說、空話不說”四個方針。

(中新社相關負責人向實踐團隊介紹其雜志封面)
“云聽”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旗下所屬的聲音新媒體平臺,是唯一擁有新聞采編發布資質的互聯網音頻平臺。總編輯張顯峰提到,“云聽”在傳播方面側重于配合總臺的新聞生產,相關活動的運營以及確保大型報道活動的直播在頁面的呈現與推薦等。

(云聽總編輯張顯峰與實踐團隊在辦公室內交流)

(云聽總編輯張顯峰向實踐團隊介紹工作環境)
談及新媒體從業人員所需的專業技能與行業素質,經濟日報《中國企業家》雜志副總編輯何伊凡鼓勵同學們要沉得住氣,要有學習與突破的能力。盡管媒體多次被社會形態、經濟周期與技術變革的浪潮沖擊到最前線,但作為媒體人還是要積極地擁抱工具,走在技術的前沿,俯下身子踏實做好自己的事,做優質內容與個性化內容的創造者。


(經濟日報《中國企業家》雜志副總編輯何伊凡與實踐團隊交流)
在前往新京報社學習觀察中,團隊有幸觀摩了新京報貝殼財經與兩會委員連線共商經濟案的線上直播活動,負責直播的技術人員向我們介紹了OBS等便捷性的直播技術。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經驗,增強了他們對新聞行業的理解與熱情。


(新京報直播團隊向師生們演示直播過程)
新聞傳播學院此次教學實踐活動不僅是對兩會報道專業性的研究探索,更是一次對媒體在重大新聞事件中運作機制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們對新聞的生產制作分發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增強了媒體與學校協同育人的成效,創新了學院新聞育才的實踐教學模式。
接下來,新聞傳播學院將深化產學研一體化,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行業前沿、鍛煉實操能力的機會,努力培養更多具備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的新聞傳播人才,為媒體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攝像 柴超 王江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