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韋紹敢
學校:西北民族大學
專業:土木工程專業
簽約單位:中鐵建大橋局
逐夢未來,勇擔責任
大學四年時光一晃而過,回想起剛入學的那段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大學是人生中最關鍵、最美好的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今,我即將走向社會,成為一名打工人,感慨萬千!
大學,學之大者,欲先大學,必先成人。記得剛來大學的時候,身邊的同學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感覺很熱鬧。進入大學以后,從迷茫走向領悟,從幻想回歸現實,從失望邁向平靜,感受著一個又一個變化。離開父母,離開伙伴,沒有依靠,沒有陪伴,沒有引導,有的只是凡事都要靠自己,很多棘手復雜的事都要靠自己處理、決策。但值得慶幸的是,因比較樂觀開朗,喜歡結交朋友,在學校里遇到了很多幫助我的學長學姐,他們在我的職業規劃里面給了很多建議,使我的大學日子也變得豐富多彩。
我們專業就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以前對土木也只是有初步的了解,并不知道該怎么做出職業規劃。作為菜鳥的我,不斷地探索著,但我知道實習將是自己掌握本領最好的機會。
工地的日子
我的第一次社會實習是在廣西路橋集團旗下的一家小公司,那時進入大學已有兩年,在大學里我的專業是主攻建筑工程方面的,也就是在將來畢業之后,我會走進工地,對各種工程建設進行指揮。圖紙繪畫以及工程設計這些方面我在學校一直在學,可是這些方面對我來說,都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的實踐過,因為我們專業實踐性比較強,所以在暑假期間自己找了一家施工單位進行實習 。到了工地上,看到竟還有比我還小得在工地上干活,甚至好多跟我年齡相仿的男生。這更令我堅定了自己的承諾。工頭對我說我是新來的什么都不懂,所以就跟著那些小工一起干,看著別人怎樣做就怎樣做。我興奮著戴著安全帽,跟著他們一起到工地上,我看到他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有些搬磚,有些搬東西,而有些則在安裝窗戶,給銅線剝皮,我都不知道該去干哪一樣。因為他們都是知道我一個讀書真不懂為什么跑到這種地方來工作。但我也跟他們解釋說我也是學土木的,以后也會來工地,他們聽完不禁哈哈大笑。雖然我是一個大學生,但我并我沒有覺得自己有什么優越感,因為我們都是年輕人,所以我們都很聊得來。每天同住一個屋檐下,一起早出晚歸。
第二次實習則是學校安排,坐落在蘭州市榆中縣污水處理廠,工作內容是完成資料的整理以及識圖,這次實習算是真正接觸到專業知識,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內,我的工作是技術員,感覺很好,因為我的專業是建筑工程技術,各方面都要接觸,作為一個技術員,不但要技術好,還要責任心強,把安全、質量、現場管好,我們一開始進入工地,首先是熟悉圖紙,然后便是了解各個工種的情況,我們要善于溝通,把他們能夠協調好,在共用機械上安排好施工次序,現場的布置上也要安排好。這兩次的實習也成為了我從學生步入職場的敲門磚。
進入大四,身邊的同學開始談論就業話題,如何就業,怎么選擇自己喜歡的崗位,準確的說從大三開始就已經有人忙著就業的事,那時的我也開始制作簡歷,向一些招聘的企業投送,我對自己的實力和前程不是很自信,因為身邊優秀的人太多了。我的就業目標是做一名有志向的施工員,躊躇滿志的給自己定下目標。
開學不久,許多的用人單位開始來我們學校招聘,別的同學都忙著制作簡歷,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轉眼到了秋招時期,用人單位的需求達到最高峰,我也不停的向企業投送簡歷,可投出的簡歷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有時候也收到企業聯系面試,可結局總是不如人意。經歷過幾次打擊后,我開始懷疑自己,也變得有些慌張。那時我才猛然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規劃不一定合理。我開始退而求其次,以前可能是我眼光太高了,但考慮到可能有更好的工作,我在猶猶豫豫間就放棄了。俗話說:高不成低不就,出現機會時,總有些不甘心,以為還會有更好的工作,結果是好工作從身邊溜走。
一次次的失敗讓我備受打擊,當初的豪言壯志、激情澎湃,早已化為烏有,而自己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被拒中,打擊得體無完膚,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如果要問為什么能走到今天,唯一的理由就是我還在堅持,在那段時間,堅持的力量讓我找到了一家很不錯的企業,雖然過程十分坎坷,遭遇各種形式的打擊,但我仍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邁著沉重的步伐在前進,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簡歷,學習面試技巧,堅持讓我咬著牙走完求職的路。找工作的過程使自己變得更加的成熟和理性,不但清晰地了解了自己,還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同時也是新時代社會的有志青年,需要認真學習,培養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為社會服務。養成認真、謹慎、實事求是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的。